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图片新闻
近日,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教工党支部在海洋楼首先,海洋环境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兴坡同志汇报了海洋环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初步设想。而后,其他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了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体会,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最后,王威仪书记指出,海洋环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者,要紧紧抓住一个这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上海海事大学第二届党代会精神、学校以及学院图 1 王威仪书记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图 2 会议现场
2021-10-09
10月8日下午,安全系教工党支部在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408会议室开展了题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最后一公里”的研讨会,安全系全体教职工均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安全工程专业负责人陈伟炯教授和安全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家豪共同主持。本次研讨就即将到来的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检查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支部书记刘家豪同志表示,在未来两周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党员同志要积极冲在最前线,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本次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系主任焦宇同志和副主任康与涛同志重申了工程认证工作重要性以及前期准备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细化了每位教师的工作分工,勉励大家铆足干劲,砥砺前行,力争本次认证完满成功。最后,安全工程专业负责人陈伟炯教授对本次工程认证过程中安全教工党支部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强调,全系教师应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握机会,实现跨越。所有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教师也积极分享了认证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图 1 研讨会现场图 2 研讨会现场
2021-10-09
为了帮助学院2021级本科新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模式以及就业前景发展状况,同时为同学们解答大学生活上、学业规划上的各项疑惑,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于近期分别举行了2021级本科新生安全、环境、港航、船舶、材料专业介绍会,分别由刘江虹、吕宝一、唐鹏、郭佳民、李晓峰等专业负责人主讲。各主讲老师通过形象具体的例子,从专业背景、专业的必要性和意义,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要求等方面向新生作了完整的介绍。最后,老师们就日后的学习及生活向新生们提出了建议和期望,提醒大家珍惜美好青春时光,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通过此次专业介绍会,2021级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坚定了大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更为同学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 1 安全专业介绍会图 2 环境专业介绍会图 3 港航专业介绍会图 4 船舶专业介绍会图 5 材料专业介绍会
2021-10-08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二阶段)推进会近日召开。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出席会议,学院工会主席、专职组织员及全体党支部书记参会。王威仪书记从如何学、学而做、学而思等方面就党史学习教育第二阶段推进进行再动员再布置。王书记强调,党史学习要对标中央、市委和校党委要求,学深悟透,落地生根,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学院各党支部要在党史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引领教学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促进党史学习和中心工作有机融合。王书记指出,党史学习要和校院十四五规划相结合,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学院党史学习和教学科研取得双丰收。各支部书记在会上汇报交流上半年各支部党史学习教育进度。专职组织员何海波就学生支部调整、先锋党校建设工作以及党建经费使用等作说明布置。图 1 王威仪书记布置工作图 2 推进会现场
2021-10-08
为做好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9月28日上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王栋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基金申报专题辅导报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史旦达主持报告会,40余位科研骨干及青年教师参会。会上,王栋教授从评审人角度解读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评审要点,并结合自身的申请经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基金申请书的架构和要点、撰写时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最后,王教授对与会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为做到早启动、早部署、早落实,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组织专题辅导报告,旨在提升申请质量和水平,准确掌握项目申请动向,支撑教师项目申报。图 1 线上报告会图 2 王栋教授作报告
2021-09-30
2021年9月28日上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党委副书记、院长史旦达以及分管副院长张宝吉对我院各实验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检查。本次安全检查,主要对海科楼、材料楼和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都进行了仔细检查,对实验室里的压力容器、危化品保存柜、杜瓦罐、反应釜等设备进行了重点检查,要求大家严格遵照学校危化品的配送、使用和回收制度。同时提醒实验室的师生务必做好安全防护,遵守防疫工作要求。如国庆假期学生确实需要做实验的,必须提前在实验室中心主任处报备,中心主任务必做好相关登记工作,学生做实验时,指导老师必须全程在场以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本次检查情况总体良好,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并限期完成整改。图 1 安全检查现场
2021-09-30
9月26日下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在党委书记王威仪的带领下,赴红色泥城主题馆开展“追思英烈,告白祖国”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厚植爱国情怀,铸就中华雄魂。师生代表在烈士纪念墙前整齐肃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革命英雄鞠躬默哀,表达对先烈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伴随着庄严的《献花曲》,师生代表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王威仪书记缓步上前认真整理缎带。随后,大家依次缓步向烈士敬献鲜花,并绕行瞻仰烈士纪念墙,追思先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献花仪式后,全体预备党员在王威仪书记的带领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宣誓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有序参观了红色泥城革命史迹展厅,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批觉醒的泥城青年学生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引导下积极探索救国之路,打响了浦东抗日的第一枪,开辟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泥城火种、泥城号角、抗日烽火、旌旗猎猎、保家卫国、英烈忠魂等英雄事迹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全体党员。百年初心薪火相传,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参观学习结束后,大家心潮激荡,在信笺上写下崇尚英雄、致敬祖国的心得感悟,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
2021-09-27
2021年9月22日,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教工党支部在泰山科研楼412室组织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学好党史提升凝聚力活动。参与人员通过组队和个人的方式进行了党史知识竞赛,通过综合评定,此次活动评选出8名优胜奖及11名鼓励奖。赛后,材料教工党支部书记张福华同志进行了赛后总结发言,并对本支部党员的党史知识学习提出了建议,尤其是在树立党员标杆作用、打造党员团队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希望。所有参与组织活动的党员也分别分享了自己参与此次组织生活的感受和意见建议。图 1 组织生活活动现场
2021-09-24
为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船海人才培养模式,帮助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熟悉造船流程,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吸引优秀大学生投身于造船行业,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位于上海市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制定应届毕业生入司实习培养方案。2021年9月6日至17日,我校船海专业大四学生跟随带队老师来到船厂,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入司实习。实习分为理论课程培训和生产现场实习两个部分,共涉及6个部门:制造部、涂装部、模块部、生产管理部、技术部、品质精度部。理论课程培训及厂区参观侧重促进学生了解造船行业现状和船企经营管理等理论知识,并开设《现代造船流程》、《船舶生产设计》、《船舶安全管理》、《船舶质量管理》等讲座。部门实习促进学生了解现代造船企业经营管理,熟悉和掌握现代造船流程和生产建造模式,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和造船文化。实习结束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新的专业知识,加深了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更感受到了造船人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这次入司实习,让这批年轻的船海学子坚定了投身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信念,也为中国造船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图 1 理论课程培训图 2 厂区参观图
2021-09-23
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第三届“海上争锋”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总决赛于8月28日至29日在线上举行,学校24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的佳绩。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学科竞赛。学校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从去年9月份开始招新和培训,最终24支队伍在长三角区域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获奖具体信息如下:序号参赛类别获奖等级团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1智能航行(C1-1)特等奖汪立强、李闯闯、徐姜帅、安家乐、胡阳林操安喜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智能航行(C1-1)一等奖闫银旺、谭冲、李时豪、王剑、蒋瑞斌刘冲、操安喜商船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3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T)一等奖齐婷婷、李安琪、陈星傲、肖庞怡、王俊龑赵建森、操安喜商船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4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T)一等奖高钰富、陈玉峰、初子涵、杨航、郭昊鑫郭佳民、熊志鑫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5新概念创意设计(A)二等奖王琳玲、汪超、罗文杰、赵明远、柏军豪吴恭兴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6新概念创
2021-09-20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学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凯副教授入选,托举导师为清华大学周济院士、东华大学刘天西教授以及学校范润华教授。孙凯副教授主要从事舰船电力电子材料和超构材料等相关研究。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青年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晨光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引用次数3700余次,其中5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排名第三),学校科技论文奖1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2015年由中国科协启动的国家级层面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通过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遴选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帮助32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以及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来自全国的4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21-09-18
2021年9月16日15时30分,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大礼堂举行了2021级学生开学典礼。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党委副书记、院长史旦达、副院长范润华、张宝吉、导师代表郭佳民,以及系主任、学位点负责人焦宇、刘兴坡、王小惠、李晓峰、刘涛、汪金辉、刘江虹等老师出席了本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开学典礼。院长史旦达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新生的欢迎以及殷切的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在这四年里学有所成,有所收获。郭佳民教授作为导师代表,表达了学院全体教师的心声,希望2021级新生不辜负学院对大家的期望,勇于开拓,再创学院辉煌!本科新生王子、研究生新生陈新月代表全体新生向老师与领导的欢迎和祝福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会积极进取,勇创佳绩!接下来是新生佩戴校徽仪式。学生代表们上台后,学院领导们庄重地为他们戴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校徽。一枚校徽,也承载了老师们对大家的期许与祝愿!“言忠信,行笃敬”是每一个海大学子立身行事的根本,是大家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应牢牢铭记的初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成长历程中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将长成参天大树,大家前进路上洒下的每一滴汗水终将汇聚成大海中的浩瀚碧波
2021-09-18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关心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发展,9月17日上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工会举办青年教师座谈会,倾听“青椒”心声,助力职业成长,共话学院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出席座谈会,近三年新进青年教师、学院专职组织员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学院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潘怡主持。会上,潘怡主任向青年教师们介绍了学校学院的总体概况和特色方向,讲解了职称评聘的相关办法,强调了人事考勤制度和教学秩序纪律,着重介绍了学院的绩效考核办法、研究团队和方向,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融入学院重点研究团队,把握主干发展方向,助力自身职业发展。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孙凯副教授,以自身的经历体会,从职称评聘、科学研究、家庭工作平衡三方面给在座的青年教师提供了生动而真诚的建议,对待职称评聘一定要吃透文件、查漏补缺、强化自我驱动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对待科学研究,要把握规律性,重视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学院学校发展主流;一定要平衡好家庭和工作关系,家庭稳,工作才能顺。满满的干货,令大家收获匪浅。与会教师围绕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研究兴趣、课程思政、学生引导等方面畅谈
2021-09-18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了新一轮“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认定名单,学校申报的“上海市重型破冰船关键钢材协同创新中心”被列入其中。“上海市重型破冰船关键钢材协同创新中心”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董丽华教授牵头,中心主要任务是为我国首艘“重型破冰船”的关键钢材进行检测、评价和筛选,为重型破冰船和后续相关船舶提供材料验证平台和技术支持,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产学研检用协同体,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是上海市教委为落实上海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旨在集聚培养一批兼顾科学前沿和企业技术需求的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高校成为支撑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