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上海海事大学“航运、物流、海洋”三大重点发展领域中海洋类学科的支柱学院。为“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等国家战略培养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提供海洋科技支撑。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专业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研究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安全工程先后入选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科研系列设1院4所2室10中心: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航运环境保护研究所、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所;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深海极端环境服役材料实验室”、宝钢股份“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重型破冰船关键钢材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海洋局“深海装备材料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科研中心。
学位点系列设: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水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土木水利、材料与化工);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专任教师92人(教授20人,副教授35人,博士学位占比为98.9%),实验教师17人、思政教师8人、行政管理人员6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交通青年科技英才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人,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青年人才项目3人,上海市晨光学者8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7人,上海市水务海洋青年科技英才2人等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共计60余人次。学院极地船舶材料研究团队获2021年度“上海市工人先锋号”,海洋材料研究团队获2021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34项、省部级项目32项;发表ESI高被引论文18篇、热点论文9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年科研合同经费达1800万元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81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
学院现有148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与实验用房,近年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拥有“港口、航道与海洋工程”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港航与船舶工程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工程实验中心”“科研测试中心”。学院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建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交通部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有30余个大学生、研究生产学研实践基地。
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有: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海洋材料微生物附着机制及防污技术、舰船电力电子材料与超材料、高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及性能评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海洋运输安全与公共安全工程、火灾爆炸和危化品安全、船舶及港口防污染技术、近海海域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波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动力学、港口与海洋工程结构防灾等,其中负介超材料及深海材料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