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图片新闻
2022年9月23日下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线上召开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学生行前说明会,学院党委副书记董超群、副院长刘家豪出席会议,学院相关部门老师参会。副院长刘家豪首先祝贺同学们获得来之不易的学习交流机会,并强调要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重视个人疫情防控,切实做好自身防护,保持中国学生形象。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责任使命、开拓思维、深耕学术、提升综合能力、学有所成。党委副书记董超群强调了几点,希望同学们在国外期间注重维护国家、学校的形象,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要秉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到谦虚谨慎、不卑不亢、举止得体。同时,希望同学们随时跟学校、学院保持联系,按时与辅导员、导师等做好交流汇报,并预祝两位同学早日学成归来。学院办公室、学工办相关老师,分别从出行前及返校后的流程手续、要求和学校相关纪律要求作了介绍。最后,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沟通。图 1 行前说明会
2022-09-28
2022年9月25日19:30,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正式开班,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出席并作主题讲话。本期培训班共有103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开班仪式通过线上方式举行,由专职组织员何海波老师主持。王威仪书记以“迎接党的二十大,汇聚青春海洋梦”为主题,紧紧围绕青春梦、海洋梦、强国梦核心要素展开,向全体入党积极分子提出三点期许:第一,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王书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引,梳理了进入新时代10年来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带领全体入党积极分子一同回顾了青年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的纷呈异彩,鼓励青年学员要追求进步,要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第二,有辉煌、有屈辱,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王书记从历史的纵深回顾了中华海洋文明发展的起落兴衰,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王书记通过对“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两段历史的梳理和解读,勉励全体入党积极分子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学好文化、学好专业,担负起建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第三,有情怀、有意识,海科
2022-09-2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新要求,拓展院企合作新思路、新模式,加强院企沟通交流,实现资源互通,从而达到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9月22日,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党委副书记董超群,副院长郭佳民,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熊志鑫、副主任吴恭兴以及专职辅导员王倩云走访了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我院一行受到了企业党委副书记庞立群、部长邹存军、人事主任张翼等的热情接待。会上,双方围绕党建共建如何促进院企合作、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以及如何实现协同育人进行了探讨。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庞立群详细介绍了企业概况及党建工作情况。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发展至今,公司已成为业内最具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和影响力的造船企业之一。企业始终坚持党建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疫情之下全力稳增长、抓项目、促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彰显央企担当本色。最后对双方共同建立的产教融合平台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项目攻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希望。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对企业长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
2022-09-26
为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9月23日上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材料系主任类延华、辅导员王倩云以及四名2023届应届毕业生走访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会上,双方就如何联合培养优质人才、如何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如何搭建实习就业基地,加强人才输送力度展开讨论。企业人事部张部长详细介绍了企业概况和人才需求。她表示,上核公司是国内核电制造起步最早、经验最为丰富、设备供货范围最广、堆型技术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核岛主设备制造企业。公司地处上海市浦东临港新片区,非常乐意为新片区高校提供实习实践基地,欢迎我院材料专业同学前来实习,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地域、科研优势,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企业也将利用市场和资源优势,为高校学子提供成长发展的空间。类延华老师表示,本次携手,既是为了紧跟国家政策,开展人才培养,为学生寻求实践平台和阵地,也是学院不断深化与上核公司多方位合作的重要举措,将学生实习就业与企业人才长期培养、研发目标相结合,共同探索“科-教-研”新模式,打造长效、开放的培养体系。他希望,未来双方能够持续开展合作交流,打通人才培
2022-09-25
9月23日下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于408会议室组织开展专题政治理论学习会议,深入学习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学院党委副书记董超群、全体辅导员参加,本次政治理论学习由辅导员牛磊领学主持。牛磊老师从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带团建具体机制、构建党委领导下团组织主导的高校团学组织体系、建立高校团组织书记履职目标和评价办法、推进团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化、开展经常性和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持续提升共青团员的精神素养和斗争本领、加强团支部组织机制建设、加强团学骨干政治举荐和能力建设、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支持保障机制等九个方面,带领大家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详细的领学和解读,牛磊老师还结合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体会谈到,作为辅导员,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共青团提出的“四个始终成为”的殷切希望,不断增强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在工作实践中时刻心系青年成长,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切实提升自我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院党委副书记董超群强调,学院共青团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学院团员青年心怀“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引
2022-09-24
9月21日,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首场国家基金申报专家辅导及学术交流会,学院邀请5位面上项目负责人对2位青年教师的申报书进行现场辅导。为提升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5位院内专家从项目选题、研究内容、创新特色以及文本格式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的基金申报书进行了全面梳理辅导,并给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在项目辅导过程中,与会人员就项目申报书中相关的热点研究内容进行了学术讨论。最后,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史旦达提出必须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功能,每周举办一场针对青年教师的项目申报辅导与学术交流,争取尽早完成对全部青年教师项目申报书的精细化辅导,真正做到“三查、三思、一提前”。图 1 交流会现场
2022-09-23
2022年9月21日下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近两年新入职青年教师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党委副书记董超群、工会主席刘伯洋、办公室主任潘怡等参加了座谈会。专职组织员何海波主持会议。潘怡老师向青年教师们介绍了学院总体概况与特色方向,详细地讲解了学校学院关于青年教师的考核管理、职称评聘的办法,强调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刘伯洋老师向新教师介绍了工会工作相关事宜,同时强调,工会不仅为老师们提供服务,更会持续搭建交流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结合自身的职业发展,刘伯洋老师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入职初期做好职业规划,有助于抓住重点、发挥潜能。学院青年教师代表汪侃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为师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各位青年教师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方向,并针对自身发展遇到的困惑进行了相互交流。董超群老师寄语青年教师换个角度看自己,也要换个角度看学生。教师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学与科研上,更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希望青年教师争做学生班导师、学业导师,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多一些耐心与细心。同时,教工与学工应当加强交流,深入探讨“教与学”育人体系建设,更好地谋划学院的
2022-09-21
9月14日下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对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2023年的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院内20余位教师参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史旦达通报了2022年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申报总数与获批结果,针对部分项目的评审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梳理了申报流程与注意事项,并对2023年的申报提出了“三查、三思、一提前”的要求。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范润华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自己的项目申请经验,针对基金项目中科学问题的凝练进行了发言,他指出“紧扣需求、瞄准前沿;创新闪烁、重点突出;问题深刻、特色凸显”等是获得成功的关键。郭佳民教授、刘涛教授等20余位参会人员就选题、研究内容如何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等进行了积极交流。为了准确掌握研究热点动向,提升项目申请质量和水平,支撑学院教师的项目申报,真正做到“三查、三思、一提前”,学院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布置,明确了专题辅导、申报书撰写辅导等各项具体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等。图 1 交流会现场
2022-09-15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勉励教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初心,表达对教师们的崇高敬意,9月9日下午1:30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海科楼408会议室组织开展庆祝2022年教师节暨师德师风建设月主题座谈会,学院党政领导成员、工会主席、教工支部书记、学工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主持。会议首先集中观看学校“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暨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颁证仪式”,随后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思考踊跃发言,并围绕学生工作、教学科研、课程思政、工会工作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交流中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以高尚的情操、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不断加强学习,向优秀的前辈、教师学习,同时还要向学生学习,深入学生群体,加强教育引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学院党委书记王威仪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学院党委向辛勤耕耘在各自岗位上的教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随后,王威仪书记提出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他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
2022-09-13
近日,由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邀请专家举办了两次讲座,浙江海洋大学白兴兰教授和天津大学张庆河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深水钢悬链式立管耦合分析关键技术研究”、“近岸波-流-泥沙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研究基地负责人及研究生近400人次参会。白兴兰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深水钢悬链式立管耦合分析关键技术研究”。该报告从钢悬链式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SCR)与浮体的整体分析出发,结合柔性接头和触地区的局部分析,基于P-y曲线建立考虑法向刚度退化和侧向阻力的三维非线性海床模型,研究浮体二阶运动对立管动力耦合特性的影响等;通过管土作用模型试验,从浮体运动、管内力及曲率变化、管土作用等方面探索SCR在浮体、海床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张庆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近岸波-流-泥沙耦合模型及其应用”。该报告在引入新型三维波浪辐射应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SWAN波浪与FVCOM水沙耦合模型,并应用于模拟沙质海岸沙坝迁移、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与航道淤积、潮汐通道沙坝的溃破。张庆河教授的讲座吸引了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0人与会。在互动环节,两位
2022-09-13
近日,由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邀请专家举办了三次讲座,题目分别是基于遥感的南海内波时空分布规律和内波演化特征模拟、机器学习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液舱晃荡及其控制利用机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王振教授、浙江大学赵西增教授和河海大学薛米安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研究基地负责人及研究生近150人次参会。王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基于遥感的南海内波时空分布规律和内波演化特征模拟”。该报告以南海北部海域的内波为研究对象,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识别卫星遥感图像中内波在海洋表面的印记,基于十余年的卫星数据图像,分析了南海北部内波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讲述了强分层流体中内波水槽实验的结果。最后,王振教授介绍了针对内波和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所开展的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工作。赵西增教授报告的题目为“机器学习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提出一种可主动控制的起伏式水平板防波堤,该防波堤能够对来浪做出响应并即时更新消波策略;将数值水槽模型嵌入深度强化学习框架,搭建水平板智能体与计算流体力学的交互会话平台,寻求合适的波面控制策略。薛米安教授报告的题目为“液舱
2022-08-30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名单,上海海事大学申报的“五真体系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产教融合平台,培育新时代高级航运人才”案例成功入选(高学会〔2022〕83号)。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关于启动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教务处与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了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产教融合平台,梳理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研攻关、员工培训以及技术转化等方面开展的系列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产教融合平台依托临港新片区高能级央企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项目资源等优势,培育新时代高级航运人才的典型做法,联合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申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典型案例。经资格审核、网络盲审,申报案例进入了典型案例提名名单。并于3月19日接受了考察组的走访考察,由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郭佳民、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张翼,向考察组专家介绍了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成效与推广应用情况。后经专家推
2022-08-22
8月8日至8月19日,学校以线上形式顺利举办2022年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来自全国33个高校、企业单位的147名硕博研究生、本科生与相关企业人员参与暑期学校学习。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出席了8日上午的开学典礼并致辞。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来自挪威阿格德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船集团第708研究所、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法国必维船级社、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24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行业专家授课,共同探索海洋工程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和新问题,内容涵盖了极地船舶及海洋的高端装备的研发与进展、高性能新船型及豪华邮轮技术、绿色船舶与节能减排技术、船舶设计与建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等学科前沿方向。8月19日,暑期学校举办结业仪式,并公布了2022年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考评结果和优秀学员名单,113名学员经过暑期学校学习,成绩合格,准予结业。此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立足于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高端海洋装备制造的优势,旨在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及相关学科
2022-08-22
8月8日上午,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正式开学,开学典礼通过线上方式举行。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华锋、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史旦达出席开学典礼,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及全体暑期学校学员参加,典礼由李云波教授主持。吴华锋副院长首先致欢迎辞,他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及研究生教育的优势和特色,鼓励学员们珍惜暑期学校这个特色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共同努力,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贡献才智。随后,史旦达院长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学科和专业等情况,他表示学院坚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特色优势,以服务社会需求为牵引,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输送高层次海洋专业人才。最后,李云波教授介绍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相关要求,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我国船舶工程、海洋开发、国防建设、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暑期学校为期12天,包含24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相关讲座。受疫情影响,暑期学校继续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共有来自多所高校和企业的150余名学员参加。本次暑期学校不仅是一次年轻人的聚会,更
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