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地地区的能源价值和航道价值日益凸显,引起了众多国家在极地的争夺和博弈,促进了大型高技术极地破冰船舶/极地运输船舶的需求和发展。本院主持的《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的服役性能评价研究》课题工作取得阶段性的代表成果,建立的国内首台套模拟极地海洋极端环境的综合材料性能评价试验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评审会于2018年12月16日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行政楼148会议室举行。评审会邀请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船舶与飞机管理处处长徐宁担任评审组长,上海海事大学特聘教授尹衍升、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振华(“雪龙2号”总工艺师)、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守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王燕舞(“雪龙2号”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热表工程工艺研究室主任薛鹏飞担任评审委员。
评审会由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陈伟炯教授主持。学校党委书记金永兴教授致辞,首先向各位专家对本校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本项目的重要意义和本校在低温钢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接着,常雪婷教授和王东胜博士分别介绍了课题来源、课题要求、平台及试验机研发进展、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极地冰区摩擦磨损试验机设计过程及安装、调试情况,并向各位专家进行了测试视频演示。随后,在金书记和陈书记的陪同下,专家现场考察了极地海洋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平台暨极地冰区摩擦磨损试验机。
现场考察后,各位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形成评审意见,认为该平台包含完整的极寒与超低温环境材料力学性能及极地低温环境磨蚀、腐蚀性能评价设备,符合我国海洋船舶产业和极地材料开发领域的实际需求,具有国内领先性;该平台的建设,有望在极寒及超低温环境下开展船舶钢结构的低温服役运行监测、材料疲劳失效机理及耐低温船舶涂料防护技术、极地材料开发等领域获得重要科研成果,对降低极地船用钢板的验收风险,保障极寒与超低温环境下船舶的服役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并建议在实际应用方面,更好地发挥平台的作用,为我国低温环境工程材料研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及领导听取课题组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