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超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18-03-26 浏览:3036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尹衍升研究团队范润华课题组在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表的两篇论文(Polymer, 2017, 125,pp50-57, DOI: 10.1016/ j.polymer.2017.07.083Nanoscale, 2017, 9, pp,5779, DOI: 10.1039/c7nr01516j近日分别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上海海事大学是论文的第一单位,山东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等机构是论文合作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孙凯(现正入职我校)、程传兵分别是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范润华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以逾渗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树脂或陶瓷绝缘基体中,连通的碳材料作为电感功能体,孤立的碳材料作为电容功能体,两种功能体适配调控负介电行为等超材料特性。包括上述两篇论文,课题组还在Carbon()J. Mater. Chem. C(材料化学学报C)Appl. Phys.Lett.(应用物理快报)等刊物以上海海事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超材料方面论文共7(一区刊物4),相关国防应用研究以我校作为主持单位近日获批中央军委科研项目。

超材料是新世纪出现的一类具有负物性参数等超常性质的介质,被美国国防部列为六大颠覆性技术领域之一,目前正处于由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转变的关键阶段,在舰船电力电子器件、舰船隐身涂层、水下无线输电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2007年开始,范润华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利用逾渗复合材料实现超材料的研究路线,经过十年潜心研究,开辟了超材料的一个新领域,与其它超材料相比,该类超材料特别适于工程应用;作为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IF:19.8)等国际刊物上围绕超材料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一区刊物论文21篇;完成了国家军工科研项目,超材料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舰船隐身涂层;研发的高性能电容器已在企业转化。范润华还与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七名同行发起成立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并担任执行主任,推动了中国材料界对超材料的重视。

近几年,我校积极建设人才特区,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范润华原任山东大学材料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现任我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2016年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

 

 

 

高原学科引进人才到校工作以后,很快融入海洋材料研究团队。一方面,与尹衍升、董丽华等共同研究深海工程材料、极寒环境用钢等已在国内外形成鲜明特色的海洋结构材料;另一方面,与学校新引进的安丽琼、类延华等青年教师为海洋材料研究团队开辟了功能材料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部门: